村里有了光伏产业 每年为村里带来近7万元的收益

2021-11-12 14:14:56    来源:科技日报

11月6日,落雪的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一片静谧清冷。雪野里的西河滩下村,国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西营销)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忙着检查计量装置,安装表计,为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提供并网验收服务。

望着眼前忙碌的场景,西河滩下村驻村书记杨小栋急切地问:“啥时候能并网发电?村民们都盼着呢!能早一天并网发电,百姓就能早一天受益。”

“没啥问题的话,这几天就能并网。”

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68岁的村民芦国新曾是西河滩下村贫困户,妻子常年卧病在床,还要养育两个女儿,家庭生活艰难。

如今,芦国新老伴去世了,两个女儿嫁到外地,家里就剩了他一个人。杨小栋说:“得知村里要建光伏电站,老人主动拿出自家闲置的土地,作为光伏电站建设用地。并网发电后,村里有了收益,每年为老人补偿六千元。”

西河滩下村是纯农业村,以种植青稞、油菜和小麦为主,无任何村集体经济。2018年7月,海西州政府提出“联企兴村1+1”行动,实施全州集体经济“破零”和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工程,国网海西供电公司与西河滩下村结成帮扶对子,建立常态扶贫沟通机制,征集、商讨扶贫项目建议,结合西河滩下村现有资源和发展方向,初步确定特色养殖种植业、光伏发电等8个扶贫项目。

“村子位置比较偏,没有资源优势,又没有资金,发展村集体产业说易行难呀!”杨小栋说。

项目确定后,西河滩下村成立合作社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业。国网海西供电公司结合电力营销工作特点,发动员工在走访辖区客户的同时,推销农副产品,了解青稞市场行情及酒厂用量需求,为西河滩下村农副产品销售“牵线搭桥”。

2019年到2020年,西河滩下村产业快速发展,种植规模由最初的1500亩扩大到3400亩,养殖户发展到60多户,占全村的56%,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5万元。“村集体产业刚起步,底子还很薄弱,基础设施建设、公益岗位设置都没资金来源。”杨小栋说。

为此,海西供电公司与青海油田联合实施西河滩下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主动对接西河滩下村村委会,协调办理项目相关手续及电站建设用地问题,勘查现场,编制接入系统方案,组织人员开展光伏电站涉网部分并网验收,确保光伏电站顺利并网发电。

西河滩下村光伏发电项目是海西地区首个作为村集体收益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该项目利用农村屋顶、闲置土地开发分布式光伏,打造新型乡村清洁能源集体经济,以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支撑乡村振兴。该项目总装机容量129.495千瓦,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方案,将为西河滩下村带来持续20年收益。

“村里有了光伏产业,每年为村里带来7万元的收益,可以为老百姓办更多实事了。比如,办个榨油坊,把村里的道路修缮一下。”杨小栋讲述着西河滩下村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在他的讲述中,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向人们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