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连续两年超过多年平均供水目标

2021-11-05 13:29:41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今日获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连续两年超过规划多年均供水目标。按照规划,中线工程向沿线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多年均供水量约85.4亿立方米。2019-2020年调水年度,中线工程供水量达86.22亿立方米。刚刚结束的2020-2021调水年度,供水量达89.03亿立方米。

据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多年均供水目标是在工程设计规划中,充分考虑水源区来水情况、工程输水能力、受水区用水情况等,综合得出的预期目标值。

在2019-2021年两个调水年度中,丹江口库区水源满足调水要求,中线工程经受了加大流量输水考验,受水区消纳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实现了连续两年超过多年均供水目标。

第一,水源入库水量丰沛。2019年以来,丹江口库区水源满足调水条件。特别是2021年8月中旬以来,汉江上游持续降雨,丹江口水库水位不断上涨,10月10日14时,丹江口水利枢纽首次蓄水达到170米,创造了该枢纽工程建成以来历史最高纪录,也是水库大坝自2013年加高后第一次蓄满290亿立方米库容,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了重要的供水保障。

第二,工程运行安全可靠。通水以来,中线建管局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工作的首位,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措施,深入推进三年整治行动,开展重要建筑物、要害部位的安全风险管控,利用水下机器人开展全线建筑物及重要渠段水下检查,积极消除重大风险隐患。进一步完善水质监测体系,开发多元生物预警技术,积极协调沿线地方政府及生态环境部门,协调处置保护区内污染源,2021年总干渠I类水质达标率为80%,输水水质稳定向好。

第三,工程调度运行稳。2020年4月29日至6月20日,中线工程利用丹江口水库腾库迎汛的有利时机,实施了首次加大流量输水工作。2021年,随着丹江口水库水量增多,中线建管局周密部署精确调水,4月30日,将陶岔渠首入渠流量调整至350立方米每秒。9月3日,将陶岔渠首入渠流量调增至380立方米每秒,10月7日,将陶岔渠首入渠流量调增至400立方米每秒,验证了工程大流量输水条件下运行能力。

第四,全线调水精确精准。中线建管局根据年度来水情况和用水需求合理确定调水规模,制定年度调度计划,细化水量分配方案,精细化实施月调度,加强从水源到用户的全过程精准调度。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线工程面临持续大流量、渠首高水位、特大暴雨洪水的多重考验,在“7·21”特大暴雨期间,中线建管局在渠道槽蓄有限、沿线退水困难、险情不断发生的情况下,科学组织应急调度,共下达调度指令4300余门次,通过全线各节制闸科学联调,实现正常供水。

第五,地方消纳能力提升。在北京,南水北调水占北京城区日供水量的75%;在天津,南水北调水占天津城区日供水量的95%以上;在河北,80个市县区用上南水北调水;在河南,供水范围涵盖11个省辖市及7个县级市和25个县城,未在规划供水范围内的县市也纷纷提出用水需求。

中线工程在2020-2021调水年度中,总干渠陶岔渠首至北京团城湖64座节制闸(含惠南庄泵站、永定河控制闸)全部投入运行控制,全线累计分水128处,开足马力向沿线供水。还持续推进生态补水常态化,2021年7月8日,中线工程完成向滹沱河、大清河等河流夏季生态补水任务,生态补水2亿立方米。2021年8月28日,中线工程向永定河生态补水,永定河正式启动全线通水跨流域多水源调度,永定河首次实现自1996年以来865公里河道全线通水。

通水以来,中线工程已向北方50余条河流进行生态补水,补水总量累计达69亿立方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范围已惠及沿线24个大中城市及130多个县,直接受益人口增加到2021年的79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