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人才服务联盟”在静安区正式成立

2021-10-14 13:32:07    来源:科技日报

10月10日, “海外人才服务联盟”在静安区正式成立,6个“静安海外人才交流服务站”启动,涉及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和阿联酋六个国家;9月29日,借由“海聚英才”创新创业峰会启动的契机,上海向全球高层次人才发出“求贤帖”。“千企万岗”,面向全球发布高层次人才需求岗位目录;“揭榜挂帅”,发布200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需求。

人才是上海的第一资源、最核心资源,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据上海市科委介绍,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市场导向,上海大力引进培育一批世界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才俊,形成了“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人才政策体系。

招贤纳士:“种好试验田”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这座城市的闪亮招牌,上海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率先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推动由领军企业等牵头制定人才评价标准。

持续“授权松绑”,破解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探索技术技能人才分类评价制度、试点允许外籍人才在上海创新创业以及创办企业享受同等国民待遇、实施高端人才清单式管理和年薪制……,2019年上海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推出多项政策,几乎每条试点措施都大胆深入,力图破除樊篱、释放创新源头活水。

“在获得新药证书的研发团队,设置两个正高和四个副高岗位;在获得临床批件的研发团队,设置一个正高和两个副高岗位。”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吴英说。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打破以“出论文”为唯一标准,将临床批件、新药证书与高级岗位聘用挂钩,让更多从事新药研发的科研人员有了通向高级岗位的晋升通道,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持续可转化项目。

改革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从而畅通“纸变钱”通道。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海大学等6家本市高校院所获批科技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占全国试点总量15%。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三权下放”在上海市高校院所全面落实。

“上海的人才政策越来越好。”对于2016年出台的人才“30条”以及此后陆续发布的69项配套政策,华领医药董事长陈力和同行们颇多感慨。人才第三方评价、分类管理、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引才机制……这些给人才带来利益的政策,他们都能掰着手指数出一二。

留住用好:“不拼重金拼环境”

来自香格里拉集团的驻店经理乌尔里希拿到了全新办理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站在浦东国际人才港办事大厅里,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没想到,办证的效率能那么高。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审批可在5个自然日内完成,这是浦东新区率先改革突破,亮出的全国首创!借助自贸区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网通办”服务台,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享受到如此“飞速”的办证体验。

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事权从市级下放到区级,为其永居提供便利条件;外籍人才薪酬购付汇便利化,全球人才将体验到国际高标准的金融服务……以浦东新区为“试验田”,上海最新出台多项创新人才措施。在“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上海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

让人才悦远来的背后,是上海多年来不断强化人才政策创新。经过多年发展,上海人才资源总量已达675万人。在2015年“人才20条”、2016年“人才30条”基础上,2018年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向全社会、向海内外发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磅礴之音,并针对顶尖高端人才缺乏问题出台行动方案,“以个化突破解决个案问题”。2020年,上海出台《关于新时代上海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海内外人才集聚度。

坚持“不拼重金拼环境”,上海不断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人才创新创业便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让“在这儿的人引以为豪、来过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的人心向往之”。上海率先以“不备案、不注册、不登记”的方式,激发和汇聚市场资源建设创业人才摇篮,率先成立国内首家众创空间联盟开展行业自治。以全球众创空间首创者wework为代表的世界知名孵化器入驻上海,苏河汇成为国内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众创空间,莘泽孵化器等一批众创空间陆续挂牌上市。

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文容表示,上海将借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东风,把创新创业之火烧得更旺,把引贤纳才之门打得更开,把品质生活之基筑得更牢,人人在奋斗中出彩,城市在人人出彩中永葆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