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不断健全 数字化带动创新能力提升

2021-09-27 13:33:35    来源:科技日报

国内领先的物联网自动识别设备提供商,为逾10万国内外用户提供方案和服务;全球范围内少数掌握水锤防护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水锤防护产品销量长期位居行业第一;全球独家智能固碱蒸发装置企业,国内新增市场份额占有率和全球市场占有率双第一……创下这些傲人战绩的中小企业有个共同的身份,专特精新。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肥博雷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凯所言,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底蕴是科技实力。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三批共计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各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超过4万家。

“中小企业必须从相对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质量、弱品牌走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强品牌。实现这一产业升级的路径,‘专精特新’发展是必由之路。”9月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一级巡视员叶定达如此表示。

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不断健全

据叶定达介绍,从培育的“小巨人”企业来看,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八成居本省份细分领域首位,超七成深耕行业十年以上,超六成属于工业4G领域,五分之一的“小巨人”企业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小企业支撑大配套,小产业干成大事业的特点,已成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提升制造业总体素质的重要发力点。”叶定达说。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集中在工业基础领域,深耕细分市场,形成独特专场,建立核心竞争优势,发挥着连接断点、疏通堵点的重要作用,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力量,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表示,相关政策不断健全,可以用 “减、增、培、服”来概括:“减”就是减税费,包括减免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增”就是增信贷,通过全面降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释放流动,加大对小微企业定向支持;“培”就是培优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启动实施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加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服”就是优化服务,推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中小企业要成长,“一方面要依托市场,另一方面是要依赖资本。”招商证券投行部总裁王炳全坦言,“从创业板、科创板到现在的北交所,都是为了打通资本市场的通道,让创新企业尽快进入资本市场,形成良循环。”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强调,前不久宣布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是我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推动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衔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梁志峰表示,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优质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对接效能。充分发挥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北交所作用,强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政策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规模。

据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金小山介绍,产品创新、风控逻辑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有助于为小微企业提供快速、高效、低成本的投融资服务。

数字化带动创新能力提升

“在一个特定领域成为‘隐形冠军’是相当不容易的。作为中小企业,要在特定的市场用新颖的产品、精细化的产出、独特的工艺去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在这方面,数字化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要素。”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贺东东表示,制造业知识经验的积累,以前靠试验、靠师傅,现在要靠数字化,把工艺过程、制造过程数字化,通过大数据建模、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的数字技术,加速提高学能力,增强创新能力。

“数字化转型是绕不过去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领军企业研究院副院长秦静同样认为,数字化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生产要素,对传统制造业的促进作用甚至远超劳动力、土地等传统型生产要素。

徐晓兰指出,下一步,工信部将培育一批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数字化服务商,遴选一批基础共工业APP,征集发布一批轻量级数字化解决方案,多角度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难点、痛点、堵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