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飞公司高技能人才缘何“后浪”汹涌?

2021-08-17 15:28:27    来源:工人日报

在中国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飞公司),最有名的技能专家是今年43岁的全国劳模王刚、孙飞,以及今年37岁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方文墨。这3人各有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员绝大多数是年轻人——“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现有86人,均年龄35岁;“孙飞劳模创新工作室”现有46人,均年龄37.5岁;“方文墨劳模创新工作室”现有15人,均年龄26.5岁。

不仅劳模工作室的成员年轻,沈飞公司的高技能人才中也有不少是80后和90后。10年来,该公司共有58人获得市级以上技能大赛前3名,其中年龄最大的40岁,最小的26岁,均年龄30.5岁。

沈飞公司高技能人才缘何“后浪”汹涌?

技能竞赛中书写“传奇”

今年37岁的方文墨,拥有“传奇”履历:19岁,中级工;21岁,高级工;23岁,技师;24岁,高级技师;28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最年轻的首席技能专家;31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如今,他还享有公司股权、享受公司技能专家津贴等。工作17年来,他没出过一件废品,还提出了200多项工艺改进建议,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数千万元。

这样的成绩,与技能竞赛密切相关。

2004年,沈飞公司工会举办军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刚入职一年的方文墨,主动找到当时的工会主席马春英要求参赛。

沈飞公司是一个拥有1.5万多名职工的大型企业,人才济济。当时只有19岁的方文墨,一路过关斩将,获得钳工工种第一名,一战成名。

方文墨得知,公司为了鼓励职工钻研技术业务,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如技能工人在全国和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奖,可获得最高两万元的奖励,奖项还可作为企业年金、职级晋升、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大大激发了方文墨提升技能的热情。他在公司苦练钳工技能,每天下班回家仍继续练。参加沈阳市技能大赛时,他发现了“高手”,便主动去拜师学。功夫不负苦心人,20岁出头,方文墨就相继在市级、省级乃至全国的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钳工工种第一名。

如今,报名参加劳动技能竞赛在沈飞公司的青年工人中成为热潮。2013年,沈飞公司专门成立了“方文墨班”,当时全班10个人都是90后。方文墨的徒弟,也在全国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屡屡斩获佳绩。例如,徒弟华成祥从初级工到夺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仅花了两年半时间,还凭借竞赛成绩逐步晋升为高级技师,工资连连上涨,享受公司技能专家津贴。

劳模工作室里的严管苦练

沈飞人知道,自己的工作“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的生命”,对技术水要求很高。青年工人掀起了学技能的热潮,劳模工作室里,“师带徒”的严管苦练随处可见。

2012年,“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制定了《工作室会员制度》,规定加入工作室需填表申请,经工作室核心人员研究批准。该制度要求会员“有提高技能、钻研创新、坚持学的意愿”“能够按期向工作室上报创新成果,完成工作室任务”等。同时,严格管理,对有“无故3次以上不参加工作室活动或任务安排的”等情况的,予以除名。

出生于1995年的兰天,2018年入职,2019年申请加入了“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兰天告诉记者,加入工作室后,王刚不仅帮助他研究加工方法,更督促他要树立始终如一的工作态度。这让兰天进步很快,要求精度极高的精镗件都能保质保量完成。2020年9月,兰天在市级技能竞赛中获第6名,被公司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方文墨的徒弟耿伟华说,自己进入公司时就听说了方师傅的履历,梦想成为他的徒弟。但他没想到的是,跟方文墨学徒“太苦了”。公司每天早8时上班,方文墨要求早6时到厂,先跑步强化体能。跑步后,开始练基本功。下班后,继续练,常常苦练技术到深夜。不论多晚,方文墨都陪着学徒给予现场指导。

2018年,耿伟华参加第十四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钳工工种第一名。

以优厚待遇激励技术工人

孙飞1996年从沈飞高级技工学校毕业,来到沈飞公司55厂。与他同时进厂的同学,有的考取了科员,成为干部。但孙飞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公司对技术工人的优厚待遇,让他一直坚定做优秀技术工人的决心。

孙飞先后考取了车、镗、钻、刨4个职业资格证书。公司两年举办一次的职工技能大赛中,2003年,孙飞获车工工种第三名,从中级工晋升为高级工;2005年,获车工工种第一名,晋升为技师,月工资增加200元;2007年,再获公司车工状元,晋升为高级技师,月工资又增400元;2007年,参加第三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获第一名,享受公司年金待遇;2012年,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聘为首席技能专家,每月津贴5000元,后又涨到6000元;2012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2011年10月,“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时,工作室成员主要是他们班的40人。但大家渐渐发现,工作室成员技术进步快、创新成果多,参加技能竞赛经常斩金夺银,而这些都是晋升职级、提高待遇的重要条件。于是,很多其他单位的青年工人争相要求加入。

如今,“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86人,来自沈飞公司10个生产厂,有铣工、钳工、数控加工、车工等8个专业工种。截至今年5月,工作室共实现技术革新、生产攻坚、工艺改进等600余项,19项成果获国家专利,技术问题解决率高达100%。

据介绍,沈飞公司于2018年实施了股权激励,享受股权激励的技能人员有24人,占享受这一待遇的职工的30%;享受技能专家津贴的技能人员有49人。